|
十五世纪,那可真是个动荡不安、能人众多的年代。 在东亚那边,永乐大帝朱棣五次北上打漠北,六次出海到西洋,硬是把明朝的声势弄到了最牛的时候。在中亚,有个叫帖木儿的“瘸腿将军”,他四处征战,杀了不少人,简直就像是一个人重新撑起了蒙古帝国。到了西亚,“迅猛如电”的巴耶塞特特别有上进心,他稳扎稳打,最后把整个巴尔干半岛都给掌握了。 大家都知道一个地方不能有两个老大,说起帖木儿东征明朝却在路上就没了这事儿,不少人都有所耳闻。不过,要说到帖木儿和巴耶塞特之间的较量,可能就有些人不清楚了。其实,那段历史相当有意思。 帖木儿当年去远征土耳其时,碰到敌军里有蒙古骑兵。他就用了个激将法,骂他们给成吉思汗丢脸了。这招还挺管用,算是他最后能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【乱世枭雄帖木儿】 帖木儿是个蒙古人,但生活方式更像突厥人,他来自巴鲁剌思部落,传说这个部落和成吉思汗有点亲戚关系,不过已经很远了。他们家在贵族里不算大人物,但他有个叔父叫哈吉,是渴石城的老大,这个位置是世代相传的。 后来,巴鲁剌思部落的头头合札罕,把西察合台汗国的苏丹给干掉了,然后自己找了个黄金家族的后代当摆设,就这么把河中地区给掌控了。那时候,年轻的帖木儿在合札罕手底下干活,一路混到了千户的位子,这也算是他打仗生涯的头一炮。 合札罕去世后,他儿子没啥本事,根本镇不住场子,结果哈吉伙同一帮贵族,就把大权给夺了。到了1360年,东察合台汗国的头儿秃忽鲁帖木儿一看有机可乘,立马带着兵马冲进了河中地区,硬是把哈吉给吓得逃到了中东那边。 帖木儿这家伙很狡猾,他马上就向秃忽鲁帖木儿表示忠心。秃忽鲁帖木儿呢,也挺大方,直接就把渴石城的管理权交给了他。可没过多久,哈吉又回到了渴石城,帖木儿又转头向哈吉投降了。他这种墙头草的性格,从年轻时候就显现出来了。
1361年那会儿,秃忽鲁帖木儿又回到了河中地区。哈吉怕被找麻烦,就赶紧逃跑,结果半路上就被人给杀了。 帖木儿打着给叔父报仇的旗号,又拿回了渴石城的控制权。忽鲁帖木儿特别看重帖木儿的聪明才智,当他要回东方去的时候,就让也里牙思火者当了河中地区的头头,帖木儿则在一旁帮忙。这一安排,给帖木儿以后的路子铺了不少政治上的好处。 也里牙思火者的残酷统治让大伙儿受不了,纷纷起来反抗,帖木儿也是反抗大军里的一员。他因为这事儿被通缉,只好跑到波斯那边躲起来。到了波斯,他又和当地的老大扎兰丁不对付,俩人斗来斗去,结果帖木儿被打伤了一条腿。从那以后,他就多了个外号,叫“跛脚帖木儿”。 之后,帖木儿和他大舅哥迷里忽辛又回到了河中地区,他俩拉起一支队伍,把也里牙思火者给赶跑了,夺下了中亚的大城市撒马尔罕。他们还找来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后代,大力支持,硬是把东察合台的势力给挤了出去。 外部威胁没了之后,帖木儿和迷里忽辛就为了抢权力和好处闹翻了。最终,帖木儿靠着他的狠心和一点点好运赢了,把西察合台汗国的军事和政治大权都抓在了手里,后来他还自称苏丹呢。
站稳了脚跟,帖木儿就迈开了征服的脚步。他向东攻打察合台,往北挑战钦察,西边进攻波斯,南边则横扫印度。他走到哪儿,哪儿就留下一片死伤,因为他爱屠城,让人一听他的名字就害怕得要命。 在四处征战的路上,帖木儿一直琢磨着跟统治埃及和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联手,可人家愣是没答应。更绝的是,马穆鲁克王朝还把帖木儿派去的使者给杀了。 帖木儿搞定东边的敌人后,亲自带着大军冲向叙利亚,一下子就拿下了阿勒颇,还在城里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。 这样,帖木儿帝国的地盘就跟西边的大国奥斯曼土耳其连上了。 奥斯曼土耳其那时候正好是巴耶塞特这位厉害君主掌权,他带着奥斯曼的军队一路打到了巴尔干半岛。在科索沃和尼科堡这两场大战里,他们把欧洲联军打得落花流水。这样一来,拜占庭帝国的老巢君士坦丁堡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了。接下来,就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,大战一触即发。
【帖木儿的战前部署】 一开始的比拼,其实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。帖木儿先给巴耶塞特写了封信,在信里头,他先把自己好一顿吹嘘,说:“咱们的兵马,从海这边一直到海那边,数不清的牛气冲天的大佬在给咱们站岗放哨呢。” 接着就好好数落了下巴耶塞特,说他就是个突厥的航海小子,在欧洲那边捡了点便宜,那还是靠先知保佑的份儿,他其实就是个小角色,别想着跟大人物斗来斗去的。 巴耶塞特也不是好惹的,他回信直接怼了回去,意思大概是:谁不敢打谁就是怂包,“要是哪天咱俩的军队杠上了,你要是缩头不敢干一架,那你老婆可就得三番五次地被别的男人占便宜了。” 事情已经说到这个地步,看来只能动手解决了。 帖木儿率领着14万大军,很快就把奥斯曼帝国在东边的边境城市锡瓦斯给围了个水泄不通。这座城是由巴耶塞特的一个娃在管,他想着死守到援军来,好拖点时间。不过,帖木儿手下的士兵那可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,打起硬仗来厉害得很。他们一股脑儿地猛攻,锡瓦斯就这么被攻下来了。跟往常一样,帖木儿又下令把城里的百姓都给杀了。
巴耶塞特在巴尔干前线时,突然听到了那个坏消息,他火冒三丈,直接就不围君士坦丁堡了。他带着10万大军,没日没夜地赶路,直奔锡瓦斯西边的那片树林。 老练的巴耶塞特可不笨,他挑这个地方是有原因的。他的军队里有步兵也有骑兵,而帖木儿的军队几乎都是骑兵,跑得特别快。这么一来,他就能让对手的这个长处不起作用。 不过,帖木儿这家伙更狡猾,他心里明白,这时候硬碰硬肯定捞不着好处。跟那个按部就班坐上皇位的巴耶塞特比起来,帖木儿从小就在一堆军阀堆里混,他的政治手段可要高明多了。 这事儿得聊聊伊尔汗国的垮台。伊尔汗国啊,是旭烈兀一手创建的蒙古四大汗国里头的一个,而且它还是最先消失的那个。 蒙古部落留在伊尔汗国原来的地方后,被不少新冒出来的势力给分走了。奥斯曼强大起来后,占领了小亚细亚那片地方,因为那里草场特别多,很适合放牧,就成了蒙古部落主要的放羊放牛的地儿。所以,奥斯曼的军队里头,蒙古骑兵占了很大一部分。
蒙古人虽然分布在世界各地,但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就像一股力量,让他们能够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紧密团结。 帖木儿瞅准了这个机会,直接给那些蒙古部落的头头们写了封信。信里头,他一点弯子都没绕,直白得很:“瞧瞧你们,成吉思汗的后代啊,现在却跟以前的奴隶混在一起,活得低三下四的,这脸往哪儿搁啊!” 这完全符合蒙古男儿的喜好,大家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。没过多久,帖木儿又送来了第二封信,说等他打败了巴耶塞特,就把小亚细亚的地盘分给他们,另外还慷慨地送上了大批的金子和财宝。 受到他的强势压迫和好处诱惑,那些蒙古人最终选择站到了帖木儿那边,同意成为他的秘密帮手。 搞定心理战后,帖木儿立马发挥骑兵的灵活特点,一眨眼的功夫,整个营地就空了,跑得没影了。
巴耶萨特派出去的侦察兵四处打探,结果没找到帖木儿半点踪影,他们琢磨着,这家伙是不是被吓跑了。 接下来的几天里,感觉就像是大战前的短暂安静。等大家再次发现帖木儿的动静时,他已经快打到奥斯曼以前的都城安卡拉了。这招真是绝,跟围魏救赵有一拼! 安卡拉坐落在小亚细亚的中心位置,至关重要,巴耶塞特赶紧带着已经很累的军队,强行赶回去支援安卡拉。等他们赶到战场时,人数只剩八万多,战斗一开始他们就处于不利地位。 接下来要说的是有名的安卡拉大战。
【蒙古骑兵突然倒戈】 帖木儿非常擅长打仗的策略,他巧妙利用了这几天的时间,细心挑了个最适合决战的地方,还抢占了那里唯一的水源。这样一来,奥斯曼军队可就头疼了,士兵们累得不行需要休息,可要是休息,又会渴得要命。巴耶塞特想来想去,最后决定,第二天一早不管怎样都得打过去。 两边都派出了最厉害的部队,在丘布克平原上干了一仗。奥斯曼那边,是巴耶塞特带着他的苏丹亲兵,就是那支特别有名的耶尼切里军队。这些士兵都是奥斯曼从占领的地方挑来的小孩子,从小训练成军人,特别能打,以前在欧洲战场上可威风了。 奥斯曼军队的左边,是由塞尔维亚大公斯特凡带着的一队欧洲风格的骑兵。这些人呢,虽然名义上是奥斯曼的手下,但心里头其实一百个不愿意。不过,因为有人质在他们手上,为了人质的安危,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,拼尽全力去跟敌人干架了。 奥斯曼军队的右边,是巴耶塞特特别疼爱的儿子苏莱曼带领的队伍。他们主要由来自小亚细亚东部的一些突厥和蒙古部落的骑兵组成。结果,问题恰恰就出在了这部分军队上。 奥斯曼的后备部队由巴耶塞特的四儿子穆罕默德·穆拉德带领,那可是奥斯曼最厉害的西帕希骑兵部队。
帖木儿排兵布阵的方式,跟巴耶塞特挺像的,不过呢,他又加进了一些蒙古的特点,还有波斯的元素在里面。 帖木儿把最厉害的战象和重装骑兵放在了战场中央,让心爱的孙子穆罕默德·米尔扎来带领。他自己呢,留在后面的军队里,好随时调整战场的局势。战场左边是帖木儿的第四个儿子沙鲁克带着蒙古传统的轻骑兵,右边则是三儿子米兰沙赫指挥的轻骑兵部队。 这个队形外表上看挺散漫,但实际上特别机动,能轻松利用人数上的长处。 早上那会儿,两边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,几乎同时从两边发起了冲锋。 帖木儿率领的蒙古骑兵,他们先是快步冲刺,紧接着猛地一个急转弯,不是朝左就是朝右,对着正排成队形前进的奥斯曼骑兵,就是一连串的箭矢猛射。这种打法,蒙古轻骑兵最擅长了。结果,奥斯曼骑兵那边,好多人都被射中,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。
奥斯曼军队的左边,塞尔维亚的重骑兵身穿厚实的铠甲,硬着头皮往帖木儿的军阵里闯,两边人马立马就搅和在一起了。可说到右翼那边,情况就不咋好了。基本都是些新加入的部落骑兵,装备不行,心也不齐,被箭射得那叫一个惨,吓得都不敢往前冲了。 苏莱曼被气得不行,他大声命令士兵们往前冲。可帖木儿军又有新招了,他们派出骑兵,两两一组,用绳子拽着火球就冲了过来。 这可能是帖木儿之前就商量好的暗号,突然间,大概一万多蒙古和突厥的骑马战士改变方向,直冲着苏莱曼王子冲杀过去,右翼那边一下子就乱套了。 左边的斯特凡大公特别勇猛,他已经三次冲破了帖木儿军队的防线,但总是被那些源源不断的援军给拦了下来。斯特凡不停地呼叫支援,想让巴耶塞特把大军推上来帮忙。 两边的主力部队打得火热,一时之间谁也占不了上风,这时候就看主帅的脑子转得快不快了。巴耶塞特琢磨了一小会儿,一咬牙,决定把预备队派上去帮右翼的忙,好把他的心头肉儿子给捞回来。
西帕希那些重装骑兵真不是吹的,真就把苏莱曼王子安全地从战场上带出来了。但右翼那边,败局已经没法挽回了。左翼的斯特凡大公呢,左等右等等不来支援,攻势也就慢慢变弱了。 巴耶塞特看到两边战场形势不妙,但仍打算依靠苏丹亲兵们的勇猛拼一把。帖木儿瞧出对方已经没啥机动部队了,于是把剩下的后备军全都派了上去,一步步地把奥斯曼军的阵地给逼得越来越紧。 巴耶塞特带着队伍边打边撤,打算退到旁边的一个小山坡上坚守。帖木儿的孙子穆罕默德·米尔扎瞅准了这个机会,下令撒马尔罕的重骑兵进行最后一轮集体冲锋,奥斯曼的大部队这下彻底垮了。 巴耶塞特一看情况不妙,赶紧调转马头逃跑,可倒霉的是,他的马突然踩空,一下子把他狠狠摔在地上。就这么着,这位曾经的霸主成了别人的俘虏。
说到这位传奇人物的最后日子,帖木儿帝国的史书上是这么说的,巴耶塞特得到了国王该有的尊重。但欧洲的历史学家呢,他们讲的是另一个版本,说巴耶塞特被关在金子做的笼子里,受尽了侮辱。反正吧,不管是哪种说法,巴耶塞特身心都受了重伤,结果半年后他就怀着怨恨去世了。 不过世事难料,帖木儿虽然军事力量强大,但对他新占领的地方却没法好好管理。 他把奥斯曼剩下的地方划给了巴耶塞特的第四个儿子穆罕默德,接着就回到了撒马尔罕,准备攻打明朝。 他突然间因病去世后,帖木儿帝国就开始乱套了,一下子散了架。奥斯曼土耳其这时候又站了起来,势力越来越强,最后变成了一个横跨欧洲、亚洲和非洲的大帝国。
|